在成都蓉城更衣室略显潮湿的空气中,元敏诚擦拭着护腿板上的草屑,这位连续两轮破门的"进攻型中卫"刚结束加练。接受《足球报》专访时,他坦言:"现在每次触球,都能感受到皮球与脚弓的微妙共振。"
赛季初的冷板凳并未消磨这位延边汉子的斗志。自第三轮锁定主力后,其场均1.3次关键拦截的数据与两粒价值千金的进球形成奇妙化学反应。"队内竞争就像川剧变脸,你永远猜不到下个登场的会是谁。"谈及蓉城的良性竞争机制,元敏诚用巴蜀文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。俱乐部内部数据显示,中卫位置的轮换频率较上赛季提升40%,这种"鲶鱼效应"恰好解释了他们为何能在对阵前五球队时交出3胜2平的不败答卷。
从山城重庆到鹏城深圳,辗转长春再落户蓉城,这位30岁后卫对不同战术体系有着独特理解:"在保级队如同守敦煌壁画,讲究修补留存;在争冠队则像绘《千里江山图》,需攻守兼备。"这种认知转变在数据端得到印证——本赛季其前插参与进攻次数同比激增78%,而防守失误率却下降至职业生涯新低的0.4次/场。
训练场边的电子屏正循环播放蓉城青训营画面,这让人想起元敏诚连续三年向延边母校捐赠的运动装备。"职业球员的工资单里,至少30%是社会信任税。"他擦拭着印有"深圳抗疫纪念"字样的护腕,"2020年我戴着这个给两地捐了款,当时卡车司机老李发来的感谢视频,比任何进球都让我热血沸腾。"
面对即将到来的夏窗,这位而立后卫展现出超然心态:"足球是90分钟的瞬间艺术,更是20年的持久修行。"他特别提到正在研究蔚山现代中卫金英权的录像,"亚冠赛场需要这种老辣,当然..."他顿了顿,望向更衣室里的国旗贴纸,"要是能披上国家队战袍,就算完成对12岁那个在雪地里练球的自己的承诺了。"
当被问及如何保持状态时,元敏诚掏出一本边角卷曲的笔记,扉页写着"三十而砺"——这是他对"三十而立"的足球注解。或许正如蓉城主帅徐正源所言:"元的价值不在于解围次数,而在他让整条防线学会了呼吸的节奏。"此刻的龙泉驿球场,晚风正掠过他练习任意球时踢出的草皮划痕,带着蜀地的湿润,奔向未知的远方。
上一篇:18岁锋线新星或迎国足首秀 王钰栋世预赛挑重担获双重信任
下一篇:返回列表